近年来,无为市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强力推进政务服务改革,优化政务服务审批流程,深化线上线下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扩大通办合作区域范围,拓展群众办事渠道,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一、“智慧政务”提升群众获得感。一是简化审批手续。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目前,共有20032个事项在安徽政务服务网事项管理平台发布,全部实现“零跑腿”,全程网办率100%。2021年全年,安徽政务服务网共办理事项64万件;承诺办理时限由2020年底的1.8工作日压缩到1.45工作日,压缩率15.6%;皖事通注册占常住人口比例由2020年底46.99%提升到96.04%,增长率达104%。二是推行特色网办服务。提升“获得电力”“获得水力”工作再获新突破。“供电、供水公司提出申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开展‘联合踏勘’”的模式实现电力接入线上审批,真正将电力、水力接入审批,由“串联”变更为“并联”。通过政务网认证的个人和企业客户,系统可以支持直接调取证照信息,客户无需二次上传。伴随着芜湖市大数据共享建设工作推进,项目批复、能效评估、不动产证等信息均可实现直接调用,真正实现“零材料受理、零临柜办理”。三是推进电子证照应用。扎实推进电子证照制证工作,制作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凡是2016年6月30日后申请办理取得的不动产产权证书和不动产登记证明,权利人均可线上查询电子证照。不动产权利人可登录皖事通搜索无为市不动产,在档案查询或我的电子卡包查看不动产登记电子证书、证明信息。无为市部分银行服务点在“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一体化平台也可查看、下载抵押在各银行的不动产登记电子证明。不动产电子证照包括电子不动产权证书和电子不动产登记证明,与纸质不动产权证书、证明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二、整合部门资源让群众“少跑腿”。一是深推做实跨省通办。为有效解决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问题,切实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无为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加快推进“跨省通办”落地见效,与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等16省46县区达成“跨省通办”合作意向并签订合作协议,推出涵盖市监、卫健、人社、财政等单位81项高频热门“跨省通办事项”,共同打造打造“贯通南北、联动东西”的“省际跨省通办联盟”。并在市政务服务大厅2楼设立“跨省通办”综合专窗,安排专职工作人员为企业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指导、帮助群众完成“跨省通办”事项申报,并提供资料免费寄递等服务。二是打造政策兑现专窗。为有效落实公共政策兑现,无为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部门协同协作,实现公共政策兑现流程再造。在市政务服务大厅二楼增设“公共政策兑现受理窗口”和“公共政策兑现‘办不成事’窗口”,实行“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集成服务、限时办结”,列出“标签化”清单,帮助企业“精准匹配”,实现政策“兑现直达”。对进入窗口办理的公共政策兑现事项实行前台“无差别”综合受理。自窗口设立以来受理咨询申请技改项目审批20余件。三是持续推进“只进一扇门”。将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统一纳入到市政务服务大厅或分厅集中办理,事项进驻率为100%。同时优化大厅布局,精心谋划设计,将出入境业务入住政务服务大厅,进一步减少我市分厅数量,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只进一扇门”,做到了“应进必进、一门通达”。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设立不动产登记、公安、公积金、企业开办、企业投资和建设、综合业务、社会事务、民生工程等8个综合窗口,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审批事宜归集在一窗口、一个网上平台集中办理。实现企业开办时限由10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由15工作日提升至3个工作日、工业建设项目审批由120个工作日以上缩短至30个工作日之内。
三、暖心服务提升便民服务水平。一是加强自助服务区建设。2021年投入220万元采购21台智能自助服务设备用于市镇两级7×24小时自助服务区规范化、智慧化建设,整合了社保、不动产等15项政务服务事项,20余项查询服务,实现等多部门自助办理。二是建立企业服务代办帮办制度,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了企业服务代办帮办专窗,安排专人,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全程代办、帮办服务,一般项目由专窗人员代办、较大项目由局政务服务股代办、重大项目由局负责人代办,并跟踪解决问题。三是拓展免费服务范围。扩大免费邮寄范围,将政务服务大厅办件结果免费邮寄范围从芜湖市内扩大至全国;加强大厅硬件设施建设,在自助服务区,配足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备,企业、群众可以通过自助设备申请办事、查询信息、打印材料;实现免费复印办事材料、免费为新设法人企业刻制公章。
四、多样“赋码生活”助推优化营商“软”环境。一是筑牢疫情“防控强”。无为市对全市党政机关、公共场所、交通卡口等重点场所,要求进出人员执行疫情防控政策,出示绿码通行。同时,无为市对全市红、黄码人员开展集中排查,重点管控,采取集中隔离和居家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落实疫情防控政策,对符合省有关规定的,予以赋码和转码,利用大数据手段,做到科学、精准防控。二是创新“安康码+政务服务”场景。无为市借助“安康码”平台,积极采纳群众建议,开发本地应用场景,嵌入政务服务应用,陆续开发和嵌入了“安康码”一码就医、“安康码”扫码上网、“安康码”亮码取号、景区自助导览等便民服务,以数据联通为基础,以技术手段为媒介,以便民兴企为目标,把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放在首位,极大了提高了群众的办事效率和办事体验。三是树起信息安全盾牌。无为市在“安康码”工作开展中,坚持把数据管理常抓不懈,先后印发了《无为市“安康码”数据信息管理制度》《关于建立“安康码”工作机制和长久推广、长效使用机制的通知》,重要数据加密传输,签订数据共享应用保密协议,注重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向信息泄露说“不”。自“安康码”上线使用以来,无为市“安康码”申领用户111.3万,核验次数11906.0万人次,设立检查点6705个,从未出现过数据信息泄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