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弋江区(高新区)根植“党建强、发展强”的理念,紧紧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探索构建全域融合的产业链党建体系,形成制度共建、人才共育、问题共研、产业共兴的党建新局面,实现了从“先试者”到“先行者”再到“先锋者”的跨越式发展。2010年以来,芜湖高新区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2020年排名晋升至全国第40位,获批省2019年度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区、省质量强区示范区。
“链”上建支部 党建融全局
“十三五”期间,弋江区(高新区)依托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微电子及第三代半导体、大数据及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及高端装备制造四大支柱产业实现经济巨大飞跃,地区生产总值从300.4亿元增长至469.5亿元。产业链条的快速发展延伸、企业的不断增多给党建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提出了新要求。
为解决产业链企业经营与党组织相对剥离等难题,2018年,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党委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成立,这标志着党组织设置与产业协会建设紧密结合在了一起。“我们协会以促进产业发展为宗旨,服务会员单位和搭建沟通平台为主线。目前拥有会员单位72家,涵盖整车、三电、新材料及高校科研机构,形成了以乘用车为主导、专用车为特色、核心部件完善的产业链条。”芜湖市新能源产业协会党委书记、弋江区发改委副主任刘娟介绍,按照“以职能部门为牵头、以产业协会为载体、以高新区党建工作指导站为服务管理主体”的原则,弋江区(高新区)把党组织建在主导产业上,以党组织联建、发展联盟、阵地联用、人才联育、活动联办、党群联动打造产业链党组织生态圈。
今年七一前夕,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党委组织60余名党员赴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等教学点,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研学。活动结束后,广大党员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有机结合了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仪式感强、体验感深,为各会员单位提供了交流平台。“每年定期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确实是我们协会工作的一大亮点,除此之外我们协会通过织密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党组织、协会自身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有机联动;健全‘七联一链’工作机制,推进党建项目和发展项目互融互促等,使党委和协会活动实现深入融合。”刘娟说道。
以主导产业为切入点,立组织、建体系、除“壁垒”。随着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微电子、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链党委的先后成立,2020年,弋江区(高新区)制定了《关于加强弋江区(高新区)产业链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凝聚17家政府成员单位,聚焦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等四大主导产业,服务全区几百家链上企业,逐步形成全域融合的党建新格局。
构建服务链 联通产业链
2010年,弋江区(高新区)在全市率先发起“红领行动”,选派一批专职党建工作指导员入企服务指导。截至目前,已选派4批共30名专职党建指导员到点指导企业党建工作。“这支队伍组建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抓党建工作的时候,起到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的作用。”高新区党建指导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专职党建指导员均来自企事业单位,从事过党务工作,各个业务能力过硬、沟通能力较强,对全区、对企业的相关情况更是有一定了解,为弋江区(高新区)战新产业党建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党建强则发展强。“如何聚焦产业链上企业的需求来做好党建工作,2018年我们提出一个理念,那就是构建服务链联通产业链。” 在弋江区看来,只有先把服务做好,把企业的需求了解清楚,帮助他们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和问题,才能真真做到让党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近年来,弋江区(高新区)以三只松鼠有限公司党委为龙头集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科研机构、高校党组织沟通联系,推动资源精准配置,形成技术引领、文化认同、跨域辐射的“引力场”;以产业链党委为主体搭建交流平台,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合作,新能源产业协会党委与协会一同承办第三届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高峰论坛、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学术交流会、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与发展峰会;向智能网联领域拓展,吸引了盟博科技、瑞视达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落地,逐步增强企业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党建工作归根结底做的其实是人的工作,要把人的工作做通,产业才能繁荣兴旺。”下一步,弋江区(高新区)将继续巩固非公党建“红领工程”品牌,发挥党建外溢效应,加强和各方的交流合作、创新实践,真正把党建赋能产业发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