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二十四节气立冬,大地欢歌幸福来 ——“秋之实·山水涧边歌声飞”民俗文化活动周活动,在无为市红庙镇山水涧景区开幕,这也意味着欢乐芜湖“乡音·乡约”全市文旅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活动现场,人山人海,大家通过文化活动的体验、感触,增强人们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认知。
赏涧边美丽乡村 感红色山水风韵
家住无为市市区的周先生早早地就来到现场,“刚好是周六假日,带上两个孩子来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周先生笑着说,没想到现场来了那么多人。“很多我们小时候的民俗现在都看不到了,我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增强对民俗文化的了解。”
据了解,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策部署,按照全市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以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聚焦“脱贫攻坚”和“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文旅活动阵地、队伍、品牌建设,打造“欢乐芜湖”市、县、镇三级系列文化活动矩阵。市文旅局、无为市人民政府、市扶贫办联合举办“乡音·乡约——秋之实”芜湖市文旅活动。此次活动周11月7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1月13日。
当天现场举办了“农民歌会”、“非遗及旅游精品展”、“摄影家拍乡村摄影展览”、“戏曲唱经典”、“景区骑行休闲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这里,来游玩的市民还参观了闻名遐迩的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和新四军七师纪念馆,漫步将军大道寻找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记忆。乡坊寻找乡愁,花海放松心灵,观赏涧边美丽乡村,感受红色山水风韵,一步一景皆入镜,总有一处让你留恋。
“农民歌会”唱丰收 载歌载舞庆巨变
当天民俗文化周活动现场,一场属于丰收的“农民歌会”在此上演。无为市地处皖中,南濒长江,东临芜湖,作为安徽省接轨长三角一体化,着力打造的沿江开发重点区域,无为依托优越的区域优势、良好的产业基础,乘势而上,正成为安徽省中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歌会上,一首《无为美》以柔美优雅的舞蹈,甜美的歌声赞颂和讴歌了无为风光美景和无为人民勤劳智慧、奋发有为之品质。无为民歌不仅在安徽“南歌北舞”的格局中占有一席之位,同时也是巢湖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荣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无为民歌语言精练,朴实无华,口语化生活化,乡土气息浓郁。上世纪七十年代,由著名歌唱家朱逢博首唱的一首经典无为民歌《送晚茶》流传于大江南北。这首歌讲述了一个纯真的姑娘,冲破封建婚姻礼教的束缚,鼓足勇气偷偷地为自己钟爱的小伙子去田间送晚茶的故事。无为市濡江情韵合唱团将《送晚茶》以合唱形式奉献给现场的观众,获得观众热烈掌声。
记者看到,这次歌会的节目以传统民歌、创作歌曲等体现地方特色,都是重唱、表演唱、联唱、歌伴舞等集体声乐节目。经开区龙山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大家演唱原创新民歌《请到大桥歌乡走一走》、鸠江区文化馆阳光艺术团带来的芜湖数唱《鸠江美》、繁昌区文化馆精心组织策划的主题作品《春风浩荡唱小康》、弋江区典子艺术团表演的原创歌舞《新时代新弋江》。湾沚区文化馆原创节目歌伴舞《走在小康阳光路上》……这些现场表演的作品内容均积极向上,突出时代性,表演形式具有创意、地方特点或民族特色,展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辉煌成就,反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乡村集市”授牌 “住着民宿游芜湖”首映
近年来,市文旅局推出十大乡村旅游集聚区,推进乡村产业、廊道、集市、客厅和讲堂等“八个乡村”发展。乡村集市就是结合了直播带货、旅游商品展销等功能,打造展示、宣传、销售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销售载体。在当天活动现场,还对无为市红庙镇红韵印迹乡村旅游集聚区、南陵县何湾镇花海石林乡村旅游集聚区、湾沚区红杨镇古镇探访乡村旅游集聚区、繁昌区孙村镇山居慢享乡村旅游集聚区等首批四家“乡村集市”进行授牌。
乡村民宿是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重要切入点,全市各地积极谋划乡村民宿产业布局、大力推进乡村民宿产业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可住、可玩、可赏的精品特色民宿。今年以来,市文旅局大力促进市场复苏,刺激文旅消费,开展了乡村民宿宣传推广活动,遴选20家精品民宿,根据各家卖点分别拍摄制作宣传片。民俗文化周活动下场,“住着民宿游芜湖”也举办了首映片,现场很多市民纷纷赞叹,原来芜湖的民俗也是特色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