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上午,宣城经开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洪维向媒体通报宣城经开区为企服务情况,企业服务中心、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答记者问。安徽日报、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法治报、安徽经济报、市场星报、新安晚报、宣城日报、宣城市广电台、中宣在线、宣城发布、宣城新闻网等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
持续优化为企服务
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企业是开发区发展的根基,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宣城经开区作为全市工业经济的主阵地,始终聚焦“发展产业、服务企业”主责主业,牢固树立“实干争先、产业领先、企业优先、改革率先”工作理念,加强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一流的营商环境,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共同推动宣城经济高质量发展。
着力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让企业从落地到成长全程无忧
在企业前期入驻环节,着力打造“一站式”便捷服务。设立“为企服务大厅”,设置中介服务、要素保障、企业开办等7个综合窗口,针对企业注册登记、项目落地等前期环节,推行“一窗受理、集成办理”模式,为新入驻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一站式政务服务环境,力求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一次就办好”。为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全程帮办”服务,让企业“少跑腿、好办事”。实行工业项目“极简审批”,创新推出“四证齐发”,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间,做到项目“拿地即开工”,让企业轻装上阵。开展“寸土寸金”行动攻坚,目前已盘活低效闲置用地735.8亩,进一步保障招引项目用地需求。
在企业中期运营环节,着力搭建“全要素”保障平台。聚焦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需求,积极构建涵盖要素供给、市场对接、技术支持等多领域的服务平台。要素保障方面,今年已为20余家企业协调解决电水气等问题,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超过60场,助企招工近4000人。市场对接方面,组织企业参加各类行业展会、供需对接会,龙华电子等14家企业在广交会上斩获意向订单2485万美元。技术支持方面,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已培育有效高新技术企业117家,规上工业企业中高企占比达44%,居全市第一。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助企攻克技术难题、提升产品竞争力。
在企业后期发展环节,着力提供“多元化”助企服务。针对企业转型升级、上市融资等需求,设立服务专班,提供定制化的政策解读、上市辅导等服务。积极推动企业智改数转,成功争创省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实施完成企业数字化改造项目36个,项目总投资71.21亿元;培育省级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4个,省级区域型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省级、市级绿色工厂分别有5个、9个。推出“创首保”“订单贷”“园区e贷”“在建工程贷”等差异化金融产品。今年以来,举办政银企座谈会、各类企业专项对接会10余场,推动银企达成意向融资超3.57亿元;协调解决企业融资问题30 余项,助企融资2.88亿元;参与设立宣城市徽元绿能贰号基金等11支产业引导基金,总规模达109.38亿元,推动41个项目落地,撬动投资17亿元。加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支持和服务,帮助益佳通公司在7月份完成股改,目前其它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大力提升服务“精细化”水平
实现从“普惠服务”到“精准滴灌”转变
建立“一企一档”,实现“靶向服务”。对企业展开全面摸排,构建详细企业档案,详细记录企业的行业类型、规模、产值、用工状况等信息,形成动态更新的数据库。持续深化“雇员包保服务企业”机制,对园区328户投产企业和5户在建项目企业,实行包保联系全覆盖,要求包保雇员每月走访不少于一次,主动上门进行对接帮扶。举办2期专题培训班,进一步提升雇员服务企业的意识及能力。针对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微企业等不同主体,精准推送差异化政策。建立收集问题台账,明确责任部门与解决时限,实行“销号管理”。
破解企业堵点,推出“个性服务”。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例如,在了解到新能源企业存在技能人才招引难问题后,组织开展“新能源行业专场招聘会”“技能人才对接会”等特色活动,精准匹配岗位需求,1283人成功入职,岗位涵盖技术工人、工程师、管理人才等。在了解到宣城研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投入较大、流动资金存在缺口后,主动对接企业和银行,为该企业推荐办理“园区贷”“科技贷”共1000万元,极大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紧张问题。在得知原材料价格过高制约安徽华威铜箔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后,帮助企业积极对接铜陵有色铜冠铜材公司,提供供应链服务,预计年节省企业成本80万元。
运用数字手段,提供“便捷服务”。紧扣数字化、智能化,开展企业工业互联网诊断服务,目前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已经实现全覆盖,软件服务包推广应用106家,完成率超过90%,累计83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推进政策“一键查询”、服务“一网通办”、诉求“即时反馈”,积极搭建园区“为企服务平台”,努力打造“政策一站查、诉求一键提、服务一网办”的线上综合服务枢纽。7月31日,宣城经开区“为企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平台具备政策发布、申报等功能,集中发布各类惠企政策,将原本的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设定限时办结机制,切实提高政策兑现的时效性、便捷性,做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创新推出为企服务“中介超市”,帮助企业在签约、建设、生产等阶段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第三方服务,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此外,利用微信公众号、企业服务群等渠道,及时发布政策信息、通知公告,在线及时答疑企业咨询,确保企业诉求得到快速响应。
致力于强化服务的“长效机制”
确保优质服务不是“一阵风”
而是“常态化”
完善政企沟通机制。全方位构建畅通、高效的互动渠道,形成“企业有诉求、政府有回应”的闭环。举办“主任接待日”活动8期、解决企业难点问题15个。创新举办“企业家沙龙”7期,园区175家企业参加,帮助企业获取更多产业发展资源。领导带头推行服务企业“三问六助”机制(即访企必问产值、问技改投入、问诉求,全力助企找订单、融资金、降成本、报项目、引人才、提效益);今年以来,在该活动基础上,扎实开展“访企入村”专题行动,共收办解决企业诉求154个。
构建协同服务机制。形成“园区+多主体”协同服务格局,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企业提供更专业全面支持。例如,联合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知识产权主题业务培训,关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需求,提供专利申请、维权援助等服务,保护企业创新成果。与建行、徽行、皖南农商行等金融机构建立银企对接长效机制,定期举办政银企座谈会、融资洽谈会,促进资金供需精准对接。与宠物产业新创投研习院合作,举办梦想秀场(天元杯)宠物产业新创投大赛,搭建园区宠物产业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促进宠物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将企业满意度纳入部门和个人绩效考核,邀请企业对职能部门服务效率、服务态度、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将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绩效奖惩相挂钩。严格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明确监管主体,厘清监管职责。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深入推行“综合查一次”,实施跨部门联合监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件事”,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创新督查方式,畅通投诉渠道,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营商环境。
下一步,宣城经开区将继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服务理念与方式,将服务工作做得更实、更细、更优,努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助力企业攀高登强、快速发展,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