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稻浪翻滚,虞城大地迎来丰收时刻。10月23日,我市水稻大面积开镰,各地农户紧抓晴好天气,调度农机抢收成熟水稻,在田间奏响了激昂的丰收协奏曲。
当天上午,尚湖镇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片区内,4台大型联合收割机隆隆作响,驰骋在连片稻田里,所过之处,沉甸甸的稻谷被迅速收入仓中。据该区域的家庭农场负责人范卫明介绍,今年他种了300多亩繁种用的“常农粳14号”,已陆续成熟,当天开始规模化收割并可完成全部收割任务。根据目前的情况,预计亩产在650公斤左右。“这个产量来之不易。”范卫明解释说,今年水稻生育期遭遇了强对流和持续高温天气等不利因素,农场按照技术部门的指导意见积极应用缓释肥技术,在高温期间通过“日灌夜排”调节田间温度,后期加强水肥管理,最大限度地减轻了不利天气的影响,最终迎来丰收。为保障种子质量,农场在收割环节严格执行技术规范。针对前期降雨导致的零星倒伏情况,农机手选择合适的机型,提前精准调试设备,严格按照流程操作,最大限度地控制机损、减少杂质,全力确保颗粒归仓。
今年,我市紧紧围绕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持续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约为28.0万亩,比上年增加0.8万亩,其中优质食味品种占84.0%,市农科所育成品种种植面积为9.1万亩,占32.3%。根据典型田块调查,预计全市平均亩产可达635公斤,较去年增加19.4公斤。
当前正值水稻收割关键时期,市农业农村局提醒各种植主体树立“抢收意识”,要根据所种水稻品种的特性、自身烘干能力、晾晒能力、仓储能力、售粮情况合理安排收割顺序和进度,做到成熟一块、收割一块;要狠抓农机作业质量,确保丰产丰收;要充分挖掘全市540台产地烘干机的潜能和服务能力,减少生产风险,力争在11月10日前基本完成水稻收获任务,为后续秋播工作争取主动。在秋播工作上,各地要围绕“粮食安全、稳粮扩油、单产提升”的总要求,突出“抢”字,力争在11月20日前基本结束小麦、油菜播栽工作,努力压缩晚播小麦、晚茬油菜比例,降低晚播栽带来的生产风险;要从秋播开始打好防灾减灾基础,以提高秋播质量为核心,强化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集成应用,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提高秸秆还田耕整地质量,落实好抗逆应变措施,力争实现一播全苗匀苗壮苗,夯实明年夏熟丰收基础,努力实现增产、提质、增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