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晚,长江南京港龙潭港区灯火通明,一艘远洋货轮缓缓靠泊,标志着从南京经开区首开首回的集装箱北极航线货轮圆满完成首航任务。
穿越北极“黄金水道”
8月15日,3万吨级集装箱船“鸿伟”轮从南京港启航,满载汽车配件,机电产品,白色家电等货物驶向欧洲。10月17日,它顺利返回南京,圆满完成南京港首条集装箱北极航线的往返任务,前后历时两个月。
南京港龙潭集装箱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条航线去程方面,我们一般装载的是一些白色家电,汽车整车以及一些配件,还包括一些机电设备。返程一般来说,我们是以一些原材料为主,包括木材、板材、化肥这些货物。”
北极航线是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黄金水道”。“鸿伟”轮此次航程从南京首发,经北极东北航道,到达欧洲的主要枢纽港口。相较传统苏伊士运河航线,航程缩短3500海里,运输时间由36天缩短至26天,大幅降低运输时间和成本,这对于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高附加值且有时效性要求的产品来说,堪称“供应链加速器”。
北极航道的通航高度依赖气候条件。“鸿伟”轮选择在夏季(8月至10月)通行,此时北极冰层融化程度最高,航道水域与气候条件比较适宜航行。船长张振方在返航后也表示,此次航行“风浪远小于预期,甚至没有用上破冰船”。
远洋航线实现新突破
南京港北极航线的成功开辟和稳定运行,是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南京在拓展国际航运通道、优化全球航线网络布局方面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
北极航行需要周密的统筹与保障。在南京市交通运输局的统筹下,南京海事局、长江引航中心等机构为“鸿伟”轮提供了全程跟踪维护,协调沿线力量,确保了船舶的航行与靠泊安全。
南京市交通运输局港口建设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南京港作为全国的枢纽港口、长江经济带枢纽港口,辐射范围除了南京都市圈,还包括苏北和长江经济带中上游的地区。这里集聚了大量的新兴制造业,包括白色家电、新能源汽车等,有大量寻求出海的需求。南京港承担着历史使命,需要开辟更多的航线。
“首先肯定是明显地增加了我们南京港的货物吞吐量,当然也可以带来一些收入和利润上的提升。”南京港龙潭集装箱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另外一个,对提升我们南京港在长江流域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服务国家战略,锻造“双循环”强支点
近年来,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不断推进,成效令人瞩目。作为南京东部重要的产业高地、创新板块和开放窗口,南京经开区地处宁镇扬几何中心,是南京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前沿阵地,更是打造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的核心承载区。特别是东部龙潭片区,坐拥长江黄金水道深水岸线和南京港龙潭港区,集聚了综合保税区、中欧班列等国家级开放平台,形成了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的集疏运体系,是南京乃至江苏对接“一带一路”倡议、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双循环枢纽。
一年多来,南京经开区抢抓《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南京港总体规划(2024—2035年)》成功获批机遇,全力打造南京龙潭港产城融合示范区(简称“示范区”),并推动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与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形成“双引擎”,持续提升示范区在全国现代物流枢纽格局中的地位,南京龙潭港北极航线的成功首航,为这一战略布局注入了新的核心动能:一是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链接功能。北极航线的稳定运行,为“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提供了新的海上支点。它通过一条更快捷、更绿色的物理通道,有效增强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能力,不仅服务于本地产业,更将辐射整个长三角乃至长江经济带,为区域经济融入全球市场注入了新的开放动能。二是提升国家物流枢纽的能级。北极航线作为一条高效的国际远洋新通道,极大地丰富了龙潭港区的航线网络,增强了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国际通达性与服务辐射能级。它不仅与既有的近洋航线、中欧班列等形成有力互补,更通过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体系,强化了枢纽内外联通、无缝衔接的集疏运能力,提升了示范区在全球物流网络中的节点价值和竞争力。三是重塑临港产业供应链优势。北极航线“提速降本”的特质,直接赋能南京经开区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为区内企业打通面向欧洲市场的“绿色物流走廊”,助力“南京经开智造”高效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
这条穿越冰海的“黄金水道”不仅是南京港的远洋突破,更是龙潭港产城融合示范区迈向“港、产、城、人”共荣的战略支点,南京经开区将携手港口持续优化航线布局,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航运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