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节粮减损 闵行同行”——闵行区2025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正式启动。活动通过“成果展示+案例分享+互动体验”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呈现全区在节粮减损方面的全链条实践,推动“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理念深入人心。
启动仪式在专题宣传片《舌尖上的“安全感”》中拉开序幕。短片聚焦“田间—仓储—社区”三大场景,生动呈现农业技术人员指导低损收割、智能粮库实时监测粮情、社区志愿者推广“光盘行动”等画面,直观展现从播种到餐桌的全程守护,使“节粮减损”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日常实践。
活动现场同步发布《闵行区2025年节粮减损核心成果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全区通过全链条系统施策,累计减少粮食损耗超过300吨,相当于节约耕地约500亩;智能粮库覆盖率已达100%,仓储能耗较传统模式下降35%;“上海好粮油”产品供给量同比提升20%,实现“减损、节能、提质”三重效益。
闵行区在粮食“全链条减损”中已取得一定成效。活动邀请四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代表,从田间、企业、技术、社区四个维度,分享他们在节粮减损工作中的“实战经验”。
从品种选育、农机调度到晾晒管理,每一个细节的科学把控,都是“颗粒归仓”的关键。在田间地头,闵行通过“低损收割机+精准作业规范”组合模式与20余场实操培训,水稻机收平均损失率已低至0.38%,远优于≤2.5%的行业标准。
作为闵行粮食存储与流通的“主力军”,闵粮公司在“颗粒归仓”闭环管理上也积累了丰富经验。闵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颗粒归仓”闭环管理模式与低温储粮、智能通风等技术,让全区储粮损耗率已降至0.9%以内,达到国家政策性储粮优秀水平,单仓年均减少粮食损耗约12吨。
科技让节粮减损有了更精准、更高效的解决方案,也让“节粮减损 闵行同行”有了更坚实的科技底气。粮食科技创新工作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其研发的氮气气调防虫技术在替代化学药剂的同时,将粮食品质保鲜期延长6个月,实现绿色储粮与品质保障双提升。
“买菜按人头算,吃多少买多少,覅囤着放坏,咱上海人过日子,本来就讲究‘精细’,节粮减损就从买菜算量、吃饭光盘这些小事做起。”来自梅陇的社区代表张阿妹笑着说。
活动上,福新面粉、宝鼎酿造、桃李面包等11家市、区优质粮食企业参与现场展销,集中展示从“田间到餐桌”各环节的减损实践与优质粮油产品,同时倡议将继续以“节粮减损 闵行同行”为指引,让节粮减损成为每一位闵行人的自觉行动。
上海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殷飞、闵行区副区长可晓林等领导出席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