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乐享无忧·筑梦长宁”——长宁区老年认知障碍关爱月主题系列活动在长宁龙之梦城市生活中心举行。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早防早治,守护认知”,旨在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提高公众对老年期认知功能退化的科学认识,增强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意识,营造友好化的社会支持氛围。区委副书记、区老龄委主任岑福康出席活动。
为积极应对深度老龄化,长宁区在2024年建成启用全市首个“小蓝花”市民中心,完善“1+10+X”区—街—居三级设施布局,构建“预防—干预—照护”全链条支持体系。在市民政局创新项目机制支持下,“小蓝花”市民中心成立一年多来,取得诸多创新项目成果。
长宁区率先制定了《街镇老年认知障碍家庭支持中心服务与运营指南》,并向各街镇发放了《长宁区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家庭支持中心规范化手册》,进一步明确了家庭支持中心的载体定位,细化其服务功能。
长宁区发挥小蓝花市民中心枢纽功能,积极开展小蓝花“守护记忆”行动,凝聚发展养老企业、医疗机构、在地商户、行业伙伴等近百家小蓝花友好单位,拓展场景应用,探索科技赋能,提升对社区和家庭的赋能支持。
活动中,上海龙之梦城市生活中心、中国建设银行上海长宁支行、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创未来专项基金、上海抚理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上海福行陪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力合新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被授牌“小蓝花友好单位”。
现场,全区首家认知障碍专业照护型日托揭牌。为了更好地为有需求的认知障碍家庭提供日间照护等专业服务,今年,江苏路街道新建了全区首家专业照护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通过开展认知功能训练、非药物干预等一站式、专业化暖心服务,守护长者记忆,缓解家庭照护负担。
活动还颁发了“小蓝花·认知障碍科技应用场景”首批设计官与体验官证书。今年,长宁区民政局携手上海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落地“小蓝花·认知障碍友好产品孵化应用基地”,聚焦“基地+场景”建设,推出认知障碍科技应用场景设计官和体验官,为认知障碍服务支持提供更丰富的解决方案。
活动现场,首批区内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代表进行宣誓。长宁区民政局培养康复辅具技术咨询师,鼓励其提升职业技能,成为连接功能障碍者与康复辅具产品的“桥梁”。
为切实破解认知障碍照护服务中的支付难题,今年,长宁区积极开展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联手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公司和太平洋保险上海分公司,推动“宁安康”和“守护记忆”两款“养老+金融”专项保险产品进社区,为居家照护、社区托养等提供有力的支付支持,减轻家庭照护负担。
本次活动为期三天(9月19日至21日),在龙之梦B2蓝中庭设立了四大沉浸式体验区,增设了“乐无忧小屋”康复辅具快闪店。AI人脸面诊系统、呼吸睡眠监测仪、认知障碍数字化干预系统等智能康复黑科技,电动轮椅、防抖手环、外骨骼机器人等适老辅具矩阵,以及中医智慧检测镜、灸春堂艾灸体验、家庭雾化科普宣讲等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健康支持项目共聚,更有适老化家具展示、银发旅行线路咨询、蕲艾养生产品赠送等便民服务,打造了“购物+健康”一站式生活场景。活动期间,每日提供免费手机贴膜、蕲艾养生产品赠送、银发旅行定制咨询等贴心服务。
副区长马士威、上海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陈跃斌出席活动。活动由上海市民政局、长宁区人民政府指导,区民政局主办,区商务委、区卫健委、各街道(镇)及上海市康复器具协会等单位共同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