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业在科技创新全链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既是成果转移转化的“黏合剂”,又是科技与产业跨界融合的“催化剂”。浦东新区是国际科创中心核心区,科技服务业发展情况如何?
在5月22日下午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区科经委副主任张彤介绍,浦东新区科技服务业规模质效全面跃升,营收从2021年的1017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1472亿元,三年增加45%。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所提升,今年一季度占GDP比重达5.5%,拉动全区GDP增速0.6个百分点。
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开放
在浦东,科技资源要素加速集聚,已建、在建、拟建的大科学设施达到14个。李政道研究所、上海张江数学研究院等一批基础研究机构相继落地。建设7家高质量孵化器、202家创新型孵化器、9家科技企业加速器,107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支持体系。
会上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 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则为浦东的科技服务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包括优化运营管理和开放共享考核制度,加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科学仪器向社会开放力度等。
“我们将在服务保障国家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大科学设施平台资源进一步向企业用户开放共享。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探索设立浦东自然科学基金,引入企业联合基金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科技创新投入。”张彤表示。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等7家大科学设施单位响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进一步面向企业开放共享倡议”。大科学设施单位将通过优化开放机制与资源整合提升服务效能,依托供需精准对接与政策激励激发产学研合作活力,聚焦重点产业领域联合攻关技术难题,形成覆盖“需求对接-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育-科普传播”的全链条开放共享机制。
在浦东共建创新生态
臻驱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扎根浦东已有8年时间,从孵化器起步,如今公司团队已有800多人,两大核心产品已配套国内外主流车企数十款车型。
“公司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上海、浦东的大力支持,我们也希望‘反哺’,比如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了博士后科研站来吸引高端人才,并和同济大学、长三角国创中心等建立了联合实验室、联合创新中心,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成为助力上海、浦东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源之一。
科技服务业是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围绕科技创新全链条发展、科技成果高效率转化,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特别是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
《若干意见》提出,建设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型智库,面向重大科技战略、未来产业布局等开展决策咨询研究。构建由硬科技、软科学、管理类和情报类等专家组成的协同研究网络,增强智库的综合深度研究和决策支撑能力。对此,臻驱科技表达了加入的强烈意愿,“我们本身具有硬科技属性,在上海的智库建设方面,我们也希望能助力,提供硬科技专家资源。”
探索试点“科学数据银行”
此外,《若干意见》提出,探索试点“科学数据银行”模式,位于浦东的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望成为这种模式的先行者。这家机构建设的上海生物样本库是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基石,样本总储存能力逾1500万份。
张彤表示,下一步,浦东新区将在市级部门的指导下,坚持“创新策源-创新转化-生态建设”的链式发展思路,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国际科创中心核心区建设。体现在“三力”:增强科创策源未来引领力、增强成果转化全球吸引力、增强创新生态开放聚合力。
具体包括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探索设立浦东自然科学基金,;将在具身机器人、合成生物、卫星互联网等领域,强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通高校院所与本地孵化载体、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特色园区衔接路径,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构建多层次孵化体系,加快高质量孵化器、专业性孵化器、面向未来产业的孵化器等载体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