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民营经济要发展壮大,金融“活水”浇灌必不可少。
日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作为我国第一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设专门章节对“投资融资促进”进行了明确规范,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畅通融资渠道为民企“解渴”
充足的资金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当前,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升级节奏加快,企业要保持竞争力,需要不断投入资金开展研发,提升产品质量。
民营企业普遍自有资金有限,对产业链上下游依赖度高,资金流动性较差,往往需要通过阶段性融资来补充资金,维持正常经营。
“稳定的融资渠道对于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认为,立法保障能为民营企业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更具底气。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科技日报记者坦言,民营企业多以中小微企业居多,由于缺乏良好的信用积累和合规足值的资产作为抵质押物,容易被传统融资渠道拒之门外,遭遇融资贵、融资难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可持续发展原则开发和提供适合民营经济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资信良好的民营经济组织融资提供便利条件,增强信贷供给、贷款周期与民营经济组织融资需求、资金使用周期的适配性,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便利度。
“多亏了这个产品,我们研发阶段流动资金吃紧的难题得到有效缓解。”江苏欧力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朝勇口中的“这个产品”,即江苏省不久前落地的全国首个针对民营企业的信用贷款产品“民营信用贷”。
“针对民营企业的发展特点,产品在贷款额度、使用期限、抵押担保方面都实现了多项突破。”该产品提供方江苏农商联合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民营信用贷”突破了以往贷款额度1000万元的上限,最高可达3000万元;资金使用期限最长延至3年,作为项目贷款使用期限最长延至10年,突破了传统企业贷款一年一审的时限。并且,“民营信用贷”无需抵押和担保,采用信用方式发放贷款,产品利率也更加优惠。
“这让我们企业的融资周期和创新周期更加契合,‘贷’到了我们心坎里。”袁朝勇相信,随着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实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将更加畅通。
创新服务模式帮民企“输血”
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也需要更多“真心实意”的服务。
民营经济促进法中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等依据法律法规,接受符合贷款业务需要的担保方式,并为民营经济组织提供应收账款、仓单、股权、知识产权等权利质押贷款。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为动产和权利质押登记、估值、交易流通、信息共享等提供支持和便利。
“这是一个很具体的规定,在其他法律中是没有的,是针对融资难作出的非常具有针对性的安排。”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学研究院教授李曙光认为,这种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提供了法律依据。
“去年,我们急需资金推进新厂房建设和研发团队组建,但传统融资方式对轻资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有限。”中科光智(重庆)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公司融资遇到难题时,重庆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借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以公司核心专利为质押物,结合企业信用评估,成功为企业融资500万元。“这笔资金就像‘及时雨’,让我们能够迅速推进扩产和技术研发。”该负责人说。
随着多部门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金融等手段为企业提供支持,民营企业获得金融服务正越来越便捷。
在浙江,浙商银行与地方商务部门、税务部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机构合作,推出“出口数据贷”“浙商数据保”等授信模式;在河北,中国建设银行与供电部门合作,借助用电数据对企业进行精准风险画像,提供更加适配的金融服务……针对民营经济融资“堵点”,全国多地正开展多部门联合行动,创新服务模式,为民营企业“输血补气”。
完善资本市场让融资“不拐弯”
丰富多元的融资渠道让企业可选择更适配自身特点的资金来源,从而更好促进企业发展。
“在融资来源上,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对银行贷款依赖度较高,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相对较少。”娄飞鹏表示,拓宽融资渠道的一个路径,是强化资本市场功能,提升直接融资比重。
民营经济促进法中明确,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经济组织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平等获得直接融资。
今年年初,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面向专业投资者的公司债券(第一期)“25东控01”。该债券设置增信措施,由武汉信用风险管理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连带责任担保,有效降低了债券的信用风险,提升了市场对民企债券的认可度,为其他民营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数据显示,一季度民营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85只、规模达762.5亿元,平均发行利率为2.86%,较2024年平均成本下降21个基点。目前,A股近2/3的上市公司以及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约80%公司为民营企业,资本市场已成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