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文化创意 > 文字新闻
临沧见证东南亚“和平文化”的古老与独特
发布时间:2024-02-27  来源:云南网  

  2月16日和23日,以武汉大学、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主的联合考古队,在国际人类学杂志《人类学》上分别发表了《中国西南地区和平技术复合体近十年来新发现的初步报道》《中国西南地区硝洞遗址的超大型和平文化石器工具》两篇论文,这一成果表明和平文化的石器遗存在云南澜沧江流域广泛分布。

  该成果是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云南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联合研究团队与云南临沧市文物管理所、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

  和平文化是东南亚大陆及周边地区晚更新晚期至全新世中期(距今约45000-4000年前)的代表性石器文化传统,是“现代人”适应该地区热带雨林环境下产生的特色遗存,也是东南亚史前考古研究的核心前沿课题之一。

  20世纪20年代,以法国考古学家科拉尼为代表的欧洲学者,在越南北部和平省的喀斯特山区考察了60多个洞穴和岩厦遗址,并在这些遗址获取了一批以单面打制砾石石器为特征的石器组合。1932年初,在越南河内召开的第一次远东史前学家大会上,科拉尼首次将这批石器组合命名为“和平文化”。随后数十年,和平文化遗址在东南亚大陆国家被广泛发现。

  在近一个世纪的和平文化研究中,中国西南地区因未有相关发现而被排除在和平文化研究之外。2015年,国际学术期刊《国际第四纪》报道了吉学平研究员团队在中国云南临沧发现的第一个和平文化遗址,也是目前所知亚洲年代最早的和平文化遗址——沧源农克硝洞(距今约45000年前),引起了国际学术界对中国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关注,也引起了对和平文化起源、传播和现代人在华南、东南亚迁移路径和文化交流等重大课题的讨论。农克硝洞遗址古老的和平文化地层和遗物极大地扩展了东南亚和平文化的时空分布范围,是百年来和平文化研究史中最为重要的突破性进展之一,具有划时代的学术意义。

  十多年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吉学平研究员牵头组织了一系列的边境考古调查和研究,在云南西部边境地区发现了10余处新的和平文化遗址。这些遗址位于澜沧江—湄公河及怒江—萨尔温江流域的北回归线附近及以南,反映出和平文化人群对热带雨林环境的广泛适应。

  近年来,在配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中,临沧市、县文物管理所在区域内开展了大量的野外考古调查工作,在所辖区域内新发现数量可观的和平文化遗址,包括得丹洞、佛洞地、大岩房洞穴、天仙洞、汤不拉洞穴、汤木壤洞穴等,相关遗址的测年结果表明,临沧的和平文化从距今45000年前一直延续到至少10000年前,长期存在的和平文化人群在本地区不断演化和发展,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聚落,并导致文化的繁荣和人口的增长,使得临沧成为和平文化人群的“故乡”。由于东南亚大陆早期和平文化遗址的年代均晚于农克硝洞,故和平文化人群可能沿着澜沧江—湄公河等国际性河流不断往南扩散迁移,对东南亚的史前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临沧农克硝洞、得丹洞、汤不拉等遗址的巨型和平文化工具还可能见证了该人群复杂独特的思想和高超的石器制作技术,这些都是东南亚和平文化研究中尚未报道的新发现,这也再次表明,临沧发现的和平文化具有更复杂多样的技术文化表达,这些思想和技术积淀可能为本地新石器时代的工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和平文化是理解云南—东南亚大陆史前文化的一把关键性钥匙,而临沧的系列考古工作为探索这些国际性前沿课题提供了可能性。

  临沧市文物管理所所长邱开卫表示,和平文化遗址是临沧近年来发现的最重要的史前文化遗产之一,后续将继续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术合作,大力推动临沧和平文化的深入研究,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历史文化上的支持,为“一带一路”合作的开展贡献临沧智慧。

上一条:3条轨道交通线路,今年开通!
下一条:今年国务院将为企业减负超万亿元 降费占六成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