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上海市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活动暨鼋保护学术研究会在浦东举行。记者了解到,3年前在上海获救的两只野生鼋,即将在浦东组成“鼋家庭”。
鼋是一种古老爬行动物,被称为“水中熊猫”,目前在全球已经处于濒危境地。国家农业农村部制定了《鼋拯救计划(2019一2035)》,开展鼋的人工保种工作,加强对鼋的生活学、自然和人工繁育技术研究。据悉,目前全国登记在册的野生鼋有15只,浦东占有2席。
2018年5月9日,在浦东发现一公一母两只野生鼋。浦东救护基地将一个室外池塘改成模仿鼋日常生活的专养塘,进行精心养护,并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交流,邀请专家上门指导,由相关专业团队定期对鼋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检查,提供技术支持。上海市水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基地(浦东)负责人黄仁良介绍,如今这两只鼋已经进入性成熟期,预计三年内可以产出小鼋。为了更好地开展鼋的人工保种工作,浦东救护基地还与广东珠江水产研究所签订引进协议,从广东佛山引进了6只人工繁殖鼋。
在11月12日至12月11日的“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期间,位于川沙新镇的上海市水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基地可谓喜事连连:上海市水产学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专业委员会挂牌成立;上海市浦东顺峰鼋保护繁殖研究基地获得市有关部门批准。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执法总队第七大队长杨伟华说:“我们每年会组织全市各区农业执法机构开展上海市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深入景区、社区、渔区、学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提高全社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意识。”
据悉,相关部门将在全市范围针对饲养、繁育、运输、出售、购买等环节开展水生野生动物巡查,严禁对外扩散,禁止转运贩卖,严厉打击水生野生动物违法违规交易行为,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同时,也呼吁公众不要私自放流、放生有危害的外来物种,以实际行动共同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