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马鞍山 > 文字新闻
筑巢引凤凤纷至 转型升级展新姿
发布时间:2018-09-21  来源:马鞍山市人民政府  发布开发区: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人才是第一资源。转型的中冶华天,求贤若渴;发展的中冶华天,海纳百川。

  今年上半年,中冶华天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51.80%、11.53%,实现了从简单的规模速度增长向高效率、高质量、创新型发展的华丽转身。这个我省唯一的全国甲级设计院,4年多来依托人才登高战略,转型升级硕果累累。

  “风”起于转型之际,刻不容缓

  风起于青萍之末。

  2013年后,钢铁行业市场持续低迷,一直以钢铁冶金设计为主业的中冶华天各项指标开始大幅下滑,思变刻不容缓。2014年初,中冶华天开启转型升级新征程,业务领域从单一的钢铁冶金设计向钢铁冶金、环境能源、康养产业、房建市政、工程咨询五项业务多元布局拓展。

  实现转型升级,强大的人才支撑是关键!而高端人才不仅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更是创新活力的源泉。然而,2013年底的中冶华天,1834名在岗员工中博士仅2人、硕士仅178人,占比不到10%,而其中从事钢铁冶金工程的高达807人。很显然,这样的人力资源结构,无法满足快速转型升级的需求。

  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迫在眉睫!中冶华天先后实施了“1792”“21135”人才登高计划。围绕目标,中冶华天通过推广品牌、搭建平台、优化服务、完善机制等,在“待遇”“成长”和“关爱”上下功夫,提供了管理、技术和项目三条清晰明确的差异化发展晋升通道,吸引不同类型人才加盟。

  “凤”聚于各类平台,群星璀璨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

  中冶华天以高端的事业平台、优厚的薪酬收入、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谐的文化氛围等吸引了众多年轻的博士硕士、海归和专家级高端人才加盟。截至今年6月底,中冶华天人力资源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在岗员工增至2599人;同2013年底相比,博士由2人增至126人、占比由0.11%跃升至4.85%,硕士由178人增至740人、占比由9.71%升至28.47%,大学本科生1039人、占比由44.44%减至39.98%,大专及以下学历694人、占比由45.74%降至26.70%。更为可喜的是,35岁及以下员工占比49.66%,青年人已占据半壁江山。

  与此同时,业务板块人数占比不断优化,转型升级收效明显。同2013年底相比,钢铁冶金板块人数占比由44%降为13.54%;环境能源板块由14.99%升为30.51%;康养产业板块由0%升至3.12%;房建市政板块由2.01%升为20.74%;工程咨询板块由21.97%升为24.86%。

  为搭建人才培育使用大舞台,近年来,中冶华天先后成立研究院、设计院等平台,为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筑造“孵化器”。人才梯队建设也不断扩大规模,先后举行4次后备干部考试,709人次参加,共选拔出105名后备干部。

  “一起转、不丢下、别落下”是中冶华天面对转型的郑重发声。除了做好高学历人才招聘,中冶华天还注重对现有人力资源二次开发,通过出台激励政策大力实施在职员工学历提升、结构优化工程。四年半来,公司已有46人完成博士硕士等学历提升,尚有100余人正在攻读更高学历;先后完成了多个业务单元低学历、低能力等富余人员的置换调整,为公司实现人力资源“腾笼换鸟”创造条件。

  “才”擢于五湖四海,不拘一格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为抢占人才集聚高地,中冶华天确立了开放包容的人才资源市场思维,突破人才供给区域与行业局限,拓宽人才供应的视野,充分利用公司官网、人才网站、高校专场推介、猎头公司等多种途径引智聚才,特别重视从品牌高校、优秀企业中广泛挖掘优质年轻才俊。四年半来,公司共收到简历18万余份,安排正式面试约1500人,择优录用561人,其中毕业于985、211院校及全球排名前100的海外院校占比达71.30%,华为、中兴等知名企业均有不少高端人才加盟华天。

  在招揽人才中,中冶华天既重年龄又不惟年龄。科班出身的卫卫以前是中冶华天副总工程师、钢铁研究院总工程师,2015年退休后,为发挥其余热,中冶华天返聘他发挥传帮带作用。钢铁研究院的10名年轻人中有6个博士,卫卫对他们专业上补课、实践上压担子,把握研发方向。在其“拱卫”下,南理工博士石海军很快进入角色,担任省级课题智能化高速码垛机器手研发任务,目前样机在试用完善中,据悉1台码垛机可抵18个人力。

  中冶华天既重学历又不惟学历。今年71岁的泰兴人张鑫珩,是个只上过小学的普通工人,但靠孜孜不倦的钻研和探索,拥有发明专利40多项。其原创设计“汲水浮坞泵站”年产值4亿元并出口;曾获日内瓦专利技术成果博览会EPC-WP金奖等,是高级工程师、国家级环境专家、水污染治理技术专家。2007年,他退休后,中冶华天多次上门邀请,最终用真诚感动了他。2012年,张鑫珩加盟中冶华天后,作为水环境研究院装备研究所导师,他带领装备团队不断完善其具有颠覆性设计的发明专利“离心自吸混合式倒伞型高效节能曝气机”“联通均衡高效曝气转盘”“少齿差潜水推流式搅拌机”,被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鉴定为两个国际领先、一个国际先进,定性为新一代高效节能产品,其中曝气机获得美国专利授权,又先后获省专利金奖、第18届国家发明专利优秀奖等,已应用于福建、安徽、山东近10个污水处理项目,效果极佳。如今,他拥有国家“十二五”“十三五”环保产业装备技术发展规划评审专家、中国环保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一系列权威身份。

  “效”显于五大板块,捷报频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聚高端人才,筑创新高地,挺转型升级,是中冶华天实施人才登高计划的宗旨。随着人力资源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持续提升,中冶华天实现了人力资源与组织架构、产品结构、市场定位的较好匹配,基本满足五大业务板块发展需求,初步夯实了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基础。

  高端人才的引进,拉动了业务提档升级。中冶华天把引进的高端人才配置到冶金建设“国家队第一梯队”,将钢铁冶金业务不断推高、做精;把高端人才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大力挺进环境能源、康养产业、房建市政等领域。8个技术研究院现有人员中近三年录用的高端人才占比超过80%,其中“互联网+”研究院、康养产业技术研究院科研团队几乎全部由近三年加入的高端人才构成。

  高端人才的引进,为技术创新增添了强劲动能。据统计,2014年至今,中冶华天共立项重点研发项目127项,其中由新引进的高端人才主持或作为主要研发人员的项目达53项,占比41.7%;共申报发明专利785项,其中新引进的高端人才作为主要发明人的发明专利申请达290项,占比36.9%。新申请专利中,主要发明人为新引进高端人才的,固废领域占比90%,水环境领域占比80.71%,建筑领域占比100%,土壤修复领域占比100%。

  高端人才的引进,为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钢铁冶金、环境能源、房建市政、工程咨询、康养等5大产业板块业务占比发生颠覆性变化。2013年时,钢铁冶金业务占比为65.64%,非钢业务占比34.36%,但2017年营业收入中,钢铁冶金占比降为26.87%,环境能源占比32.65%,康养产业占比29.17%,房建市政占比16.38%,工程咨询占比4.55%,变“一花独大”为“五朵金花”。

  “花”立于春色满园,争奇斗艳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改革需要组合拳,产品、创新、价值理念、人才制度等必须匹配起来。中冶华天围绕高端人才创新机制、不断变革,构建了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形成了鲶鱼效应,激发了潜能,发展活力倍增。”中冶华天副总经理、人力资源总监李慧莹说。

  程寒飞,水环境技术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享受国务院津贴,全国人大代表。他带领着的技术实力处于全国第一方阵90多人的全研究生团队(博士近半)围绕水和生态产业链开展研究、开拓市场服务,业界成绩显著,在全国2016年排第一,2017年列第二。1984年生的安浩,南京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2015年9月加盟中冶华天后,他边干边学,次年底担任华天深圳第一个EPC+O项目设计主任,小试牛刀。2017年受擢拔担任华天水污染控制研究院院长后,该院又揽下深圳2个项目,目前3个项目均在建。“两年多来,我五分之四的时间在项目现场,今年一半时间在现场,说不累是假的,但专业有用武之地,再累也值。”他告诉记者。

  王浩,热能工程专业首席专家,是华天自我培养的第一批博士,主持研发省部级科技攻关课题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6项(发明专利11项)。其中《焦炉上升管荒煤气余热回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解决了行业难题,2016年被列为“国家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编制行业技术标准规范,产业化推广应用效果显著。他2015年成为中冶华天最年轻专家,个人专利数量在公司领先,还是全国冶金建设行业最年轻的高级技术专家、省科技攻关项目评审专家。

  李远德,2005年委以重任,调出人力资源岗位转行做钢铁冶金项目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成为华天第一批项目经理。从2009年领衔项目经理至今,每年考核都是名列前茅,现在是项目部常务副部长,一级项目经理。“只要有钻劲、好学,没有不能适应的角色转换。”他自信地说。

  中冶华天还坚决打破按年龄、学历、资历排辈的窠臼,让一批青年才俊先后走上重要技术和领导岗位,为形成高质量、高素质、高品质的干部队伍注入了“活水”。目前,公司中层正职干部中最年轻的30岁,专业首席专家中最年轻的34岁,二级机构负责人中最年轻的28岁,技术专家中最年轻的30岁。

上一条: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8次主任会议召开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21-58880127
  • 传  真:+86-021-5888012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