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刚刚结束的清明小长假,消费市场也是一派活力景象,线下消费实现稳步增长。据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监测,从消费额来看,清明节期间,全市发生线下实物消费总额257.3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35.3%,较2019年增长5.6%。
从客流量来看,清明节期间,上海市南京东路、南京西路、陆家嘴、徐家汇、五角场、虹桥商务区等13个重点商圈48家百货或购物中心客流量165.8万人次,同比增长1.5倍。
从业态来看,清明节期间,餐饮、住宿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较2020年分别同比增长54.7%和97.5%,餐饮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住宿较2019年同比增长29.6%。电子产品、便利店、百货、文体用品等较2020年同期分别同比增长3.45倍、2.99倍、2.66倍和2.61倍。
假日期间天气晴好,市民游客踏青赏花,带动旅游消费井喷。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外来消费次数高达362.5万人次,发生消费金额为29.6亿元,较2020年分别同比增长92.9%和1.05倍,较2019年清明节同比增长10.9%和13.5%。其中,长三角地区来沪消费占外来消费比重较高,江苏、浙江、北京、安徽消费人次位居前四位,合计占外来消费总数的49.4%。
与此同时,春节“就地过年”者利用此次假期返乡,补偿式返乡和出游需求进一步回暖,同时带动了宾馆住宿和餐饮类消费增长。假日期间,上海居民外出消费次数达到329.3万人次,发生消费金额为33.7亿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94.1%和1.07倍,较2019年清明节同比增长13.3%和15.8%。外出目的地集中在北京、苏州、南京、杭州等城市。
此外,上海市商务委抽样调查的140家零售和餐饮重点样本企业数据显示,清明节期间共计实现销售额12.4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55.2%。
放眼全国消费市场,来自中国银联发布的2021年清明假期银联网络交易数据显示,清明小长假3天的交易金额为903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6%,安徽、重庆、吉林三地的消费金额同比增长最快,均超过一成左右。从行业来看,餐饮行业同比增长9.2%,宾馆住宿同比增长7.5%,日用百货行业同比增长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