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信息技术 > 图片新闻
北京院士“后排助攻”,5G远程CT会诊落地雷神山
发布时间:2020-02-28  来源:北京日报  

  2月27日下午,武汉雷神山医院进行了一场非同寻常的会诊。来自北上广三大城市的医生通过“5G远程CT协作平台”,共同参与武汉雷神山医院的一场远程诊疗。武汉雷神山医院院长王行环及医疗专家组成员,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广州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谢灿茂院长等共同研究患者CT影像并探讨病情。

北京院士“后排助攻”,5G远程CT会诊落地雷神山

  这也是5G技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新探索。由华为、中国联通、缙铖医疗提供的“5G远程CT”解决方案,能支持远程读取CT原始影像,并可进行标记研讨病情。

  与普通的远程会诊相比,“5G远程CT”还可以直接接入医院的PACS系统,把CT、核磁、超声、各种X光机等医学影像设备产生的原始数据,通过5G网络传输出去,让远程在线的医生能看清病人的CT影像。

  记者了解到,此前医生们普遍的做法就是对着显示器,用手机拍下CT影像再发给其他人。但拍照角度、光线、反光、色差等因素会造成“失真”。医学诊断严谨,看不到“原图”,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远程诊疗的发展。

  实际上,一份标准的CT影像会包含5000到6000张连续图片,文件容量甚至多达几百兆,以往的技术很难大规模传输。

  在远程CT协作系统的帮助下,“CT原图”得以实现共享,还支持远程标注等功能。相隔1200公里的京汉两地医生,可以通过5G网络实时在CT影像上对病灶进行判断和标记。

  华为相关负责人表示,医学CT影像远程协作对网络的传输速率和时延要求都非常高,上下行速率要求30Mbps至50Mbps,时延要求50毫秒左右,而5G高速率、低时延的技术特性能很好地满足要求,可以让全国各地的医生进行“后排助攻”。

  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坦言,5G远程医疗不仅大幅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还能减轻武汉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他认为,即使将来疫情过后,这种技术创新对我国推进分级诊疗、缓解资源不均等问题,都将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果。

  事实上,5G高带宽低时延的特性使其医疗应用前景广阔。比如远程手术这种“高难度、高精度”的操作,医生大都需要8K清晰度的直播视频才能对看清进程。而医生下刀的位置、角度、轻重、分寸等体现医术的关键环节,更要靠5G低时延的及时响应才能实现。

上一条:5G为KVM协作带来新力量
下一条:年中纺织产业的淡季 纺织企业却正迎来三大“好事”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