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浦东新区 > 文字新闻
看好未来 与浦东同频共振
发布时间:2024-05-17  来源:浦东时报  发布开发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0年前,罗氏带着创新的基因来到中国,落户浦东,成为了第一家入驻浦东的跨国药企。随后,另一家跨国企业GE医疗也宣布在浦东张江建厂,建立GE医疗诊断药物上海生产基地。

  两家全球药械界巨头成为了第一批携手“闯荡”浦东的跨国企业,本周,他们共同迎来了建立30周年的纪念日,也共同选择继续“加码”浦东为未来30年的发展做好准备。

  “同舟共济”30年

  外资企业落户浦东,投资浦东,很大程度是看好中国、上海、浦东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不断扩大的开放优势。

  30年前成立的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是浦东生物医药领域的首家企业,也是张江的第一个外资项目。后来在浦东的发展,超出了这些跨国巨头的想象。2009年,罗氏上海研发中心成立;十年后,罗氏追加投资8.63亿人民币将研发中心另址升级为全新的罗氏上海创新中心,并在此后升级为罗氏中国创新中心,这里发现的多款药物分子,进入全球临床开发,不仅针对中国市场,更服务于欧美市场。就在去年,投资近3亿元人民币的罗氏全球首个自主建立并运营的加速器在浦东投用。截至2023年底,基于创新中心产生的发明专利已超300件,其中一半以上已经在中国,美国,欧盟,或日本获得专利授权。罗氏制药中国总裁边欣说,“今年2月我们有一款新药可伐利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早于欧美实现了‘中国首发’,这些加速成果得益于国家药品审批制度改革,正是有了这样的‘土壤’让罗氏有更足的信心去尝试更多创新模式。”

  而不远处的GE医疗诊断药物上海生产基地也在30年间不断蜕变,不但成为了GE医疗全球最大的医用对比剂生产基地之一,更是中国最大的对比剂原材料供应商、最大的非离子型对比剂生产厂家之一,连续数年在中国出口医疗企业榜单中排名第一。

  首批来到浦东的跨国企业们成为了见证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探索出一条国际跨国公司与中国同心同向、同频共振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GE医疗上海基地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中国营商环境和政策的持续加持。“去年在中国上市的磁共振成像对比剂可锐影,在短短一年内实现了国产化,跑出了国产新速度。我们也在增强中国团队核心竞争力,将中国供应链优势、营商环境优势等多重叠加,激发更多医疗诊断制药领域的共研共创最终实现国产化。”GE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表示。

  持续加码在华投资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浦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总部经济和研发中心,形成了澎湃动力,这样的“勃勃生机”也让第一批来到浦东的跨国企业们,坚定地选择浦东这个“老伙伴”:

  本周,GE医疗宣布与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签署投资合作意向书,加大投入3.8亿人民币用于围绕新产品引入和新产线建设、工厂绿色升级、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等多个领域的合作意向。在GE医疗宣布这一重磅合作后的第二天,罗氏制药也宣布将持续加码在华投资,全面强化端到端的完整医药价值产业链。

  如果说30年前罗氏、GE医疗等首批跨国企业来到浦东张江,是源于浦东开发开放的春风、上海市实施“聚焦张江”战略的吸引。那持续深耕浦东,在新一轮全球布局中,始终将上海浦东作为重要落脚点,这批“探路者”不约而同提及一个字:“链”:

  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张江科学城、引领区……一项项国家战略任务彰显浦东“试验田”的场效应,一系列新政策密集出台,释放出中国更大力度改革、更高水平开放的强烈信号;作为上海经济的“发动机”和“压舱石”,浦东正全力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形成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和供应链的环环相扣。

  同“链”才能实现共赢。与浦东新区“同频共振”30年的外资企业们,正通过深化布局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和人才链,实现在华的“共研共创”。

上一条:闵行这家菜市场焕新归来!买小菜、吃早饭、小修小补,进门就能看……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