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科技研发 > 文字新闻
科研创新应当“顶天立地”
发布时间:2024-02-08  来源:中国军网  

  近日,多家媒体集中报道了军事科学院文职人员白晓颖投身科技强军的先进事迹。她既瞄准未来,研究前沿军事技术,又积极对接部队需求,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战斗力。白晓颖说:“在这‘顶天’与‘立地’间,有无限的空间可以让我们发挥聪明才智。”

  所谓“顶天”,就是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加强科研攻关,专啃“硬骨头”;所谓“立地”,就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成果由“纸面”落到“地面”,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广,用一粒种子充实中国人的饭碗;歼-10飞机总设计师宋文骢潜心铸剑、默默砺剑,甘心做“沉默的砥柱”……正是一代代科研人员“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为推动强国强军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和科技支撑,努力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军事科研工作,应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紧盯对手之变、战场之变、科技之变,使科研创新“供给侧”同未来战场“需求侧”精准对接。对军事科研人来说,就是要坚持为军而研、为战而研,既要瞄准世界军事科技前沿、加强前瞻谋划设计这个关键点,又要抓住服务战场打赢、服务备战打仗的基本点,下大力气解决好科研同部队需求脱节等问题。实践证明,科研的“根”扎得越深,“叶”才能更茂;“地”踩得越实,“天”才会更高。

  钱学森曾告诫我们,国防科技创新决不能满足于“追尾巴”“照镜子”。军事科研既要应对现实威胁的挑战,更要抢占明天的战略制高点;既要着眼应对当前态势抓好应急研究,更要立足大趋势抓好全面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军事科研工作者应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不断提高科技认知力、创新力、运用力,盯住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超前预置布局,强化军事应用,锻造“大国重器”。

  战场需要什么,科研“准星”就应瞄准什么;战斗力建设瓶颈在哪里,科研力量就应攻关到哪里。叶剑英元帅曾说:“离开了实践,离开了群众,把自己封在‘象牙塔里’去研究学术,那就会变成‘无的放矢’‘闭门造车’的老学究,对革命非但无益,甚至是有害的。”军事科研工作者应走出书斋、走向战场,聚焦能打胜仗出成果,紧盯实战需要搞创新,坚决不搞那些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东西,使科研创新链嵌入决策咨询链、作战指挥链、战斗力生成链,尽快补齐战场建设和作战体系短板,推动科研创新成果更好地应用于军事实践。

上一条:技术创新助推产能升级,小微企业加速迈向智能制造新纪元
下一条:今年国务院将为企业减负超万亿元 降费占六成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